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脱贫攻坚答卷·同心携手聚合力
 

展现普洱统战人士风采凝聚共同发展力量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0/12/18 9:28:24  点击数:

编者按

近年来,在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统战人士,他们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充分展示他们的风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本版刊发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典型材料,鼓舞大家继续努力,携手同心、共担使命。

当好脱贫攻坚的“助攻手”

杜春峄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先后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巾帼建功标兵”“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级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普洱市旅游业先锋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五届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1966年,时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长的李光华创办了云南省第一批茶叶培训班,并成立了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当时年仅15岁的杜春峄便是其中的一名学员。1998年,由于经营不善,茶厂宣布破产。想着茶叶是几代人赖以生存的来源,杜春峄奔波努力,带领82名失业老工人自筹资金,组建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杜春峄被大家推选为董事长。经过20年发展,现在的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普洱茶种植、生产、仓储、销售和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

50多年来,杜春峄坚守“以茶富农、以茶兴县、以茶名市”的信念,心存感恩之心,持续回报社会,助力脱贫攻坚。1998年以来,公司在民族地区基地建设、脱贫攻坚、救济救灾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并为市、县茶农培训各种技能数万人次,并组织合作社参加技能大赛,提高茶农制茶的技能,提升古茶品质,帮助数千户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近年来,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出资100多万元投身公益事业,每年到全国多个孤儿院、敬老院、福利院、支教团体、贫困山区等开展慰问活动,送去古茶人的关怀和温暖。2011年,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出资120万元用于邦崴古茶馆和古茶园的保护和建设。2014年-2019年,用义卖善款95.6万元成立了古茶保护基金。2016年,在澜沧古茶品牌成立50周年之际,创立了“春億古茶文化基金”,制定1000万元的资金池计划,专项用于古茶树养护,在保护了古茶资源的同时,又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以茶养企、以茶富农”的目标。2018年开始,公司每年出资25万元为邦崴古茶树王投保,保额5000万元。同时,与思茅区人民政府联合,生产“10.17”牵手号普洱茶10000饼,义卖价格为366元/饼,每饼销售后从净收益中提取40元作为扶贫资金,共计40万元。2020年2月,向普洱市红十字会捐赠500万元,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慈善活动,公司都拿出最好的茶品进行义卖,各地茶友踊跃购买,把爱心传达到各方。截至2019年底,澜沧古茶上缴澜沧县税金4249万元。为100多名失业职工、农民工、大学生解决了就业,使10000多名茶农脱贫致富增收……

重坚持、讲诚信、懂感恩、知回报,这些关键词用在杜春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她身上闪耀着令人动容的匠人光辉,渗透着大国工匠的风骨。

 

范雯森

创业30多年来,范雯森诚信经营,勇于创新,企业不断做强做大,被普洱市人民政府评为2019年度纳税突出贡献民营企业、2019年度纳税大户。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公司及个人累计捐款捐物688.5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为了改变普洱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教学环境,范雯森决定开展文化扶贫,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捐赠“川渝智慧楼”一幢,价值413万元。向墨江县最美乡村教师捐赠10.5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鼓励他们为社会、为普洱培养更多人才。与此同时,他以个人名义资助6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共捐资14.9万元。在他的倡导下,公司员工积极行动,参与到帮扶贫困学生工作中来,2015年至今,以公司的名义为家庭困难的43名大学生捐资40.53万元,使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针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范雯森积极投身到产业扶贫中,推动“输血式”扶贫转变为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2018年至今,他积极参与普洱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80万元,建成3000亩有机生态茶园等茶叶种植生产基地。指导贫困农户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参与到有机茶产业链中,形成了“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群众、一个产业搞活一个群体、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的新格局。目前,共带动联珠镇露水、象鼻、高寨、瓦房4个村民小组、162户609人、2户建档立卡户,每年人均增收2996元。2019年,为了改善联珠镇路水村茶厂村民小组安置点20户76人的居住条件,他投资150万元建盖了20栋安置房,覆盖2户建档立卡户、5户低保户、13户非建档农户。

范雯森经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回馈社会,反哺社会是企业应该做的。”他深入探索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新模式,真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他在墨江投资兴业,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近年来,向墨江县那哈乡捐赠10万元,助推乡村脱贫攻坚;为墨江乡镇修路捐赠8.6万元;向墨江县创建文明城市街道建设捐赠3.6万元;向新安镇3个村贫困户送去物资、现金价值11.34万元;向墨江国际双胞节捐赠15万元;向普洱市创建文明城市捐赠志愿者服装价值10万元;向思茅区捐赠防疫物资1万元等。

范雯森心系山区学子、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惠及贫困群众的慈善之举和光彩事迹,多次受到了普洱市及墨江县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表彰及好评。

 

刘宝

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秀民营企业家,现任普洱淞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中药饮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普洱市政协常委、普洱市统一战线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联谊分会会长、思茅区政协常委、思茅区工商联副主席。

多年来,刘宝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以保护普洱生态环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施精准扶贫,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和他的团队充分利用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优势,为普洱利用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一种长期有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17年8月,刘宝带领公司人员来到思茅区思茅镇箐门口村,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捐赠活动,无偿捐赠余甘子种苗2万株,帮扶56户贫困户。

在制药生产和企业科技创新研发的岗位上,刘宝坚持在生产一线开展科研创新工作25年,立志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引领者。

在中药材种植及基地建设领域,率先在国内突破了野生灵芝、鹿仙草就地抚育扩繁,石斛、龙血树速生等野生药材的林下繁育种植科技难关,建立了5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淞茂谷”,建成了“滇草六味”定制药园。在国内第一家使用道地中药破壁饮片可追溯系统,并通过了7S认证。“淞茂谷”林下50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创造了一种具有普洱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带动1万户5万人脱贫。

刘宝利用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一线开展研发创新。拥有专利24项,先后两次获得云南省政府科学进步奖,并在生产实践中致力于专利的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产品的产业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实用价值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刘宝身为政协委员,潜心钻研,结合发展实际,在市两会上提出《普洱市云茯苓产业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意见》的提案,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林业部门推动、国有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联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品牌行动,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计划和管控种植户和种植规模,在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地发展云茯苓产业。同时将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稳步实施普洱云茯苓产业扶贫行动。

刘宝多年来孜孜不倦学习、认认真真攻关,以自己精湛的科技知识和丰富的管理智慧,助推着普洱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追赶跨越、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家乡的绿色增长、绿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分热情、一分力量。

党外知识分子、普洱市知联会成员、2020年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嘉奖获得者,1995年7月毕业后到普洱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工作至今,现任普洱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

 

疫情防控一线的“健康守门人”

杨发俊

2020年1月23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杨发俊和全国人民一样,正准备带着妻儿回老家与家人团聚时,突然接到普洱市人民医院的通知:春节假期取消,全体医务人员坚守岗位。

疫情就是命令,杨发俊立即取消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计划,与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一起不断优化发热患者诊治流程,制订急诊医学科新冠肺炎在急诊科的就诊流程,并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

普洱市人民医院是普洱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在疫情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杨发俊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各司其职、严阵以待,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杨发俊要求科室人员个个都要熟练掌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同时实时提醒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通过对新冠肺炎知识的反复学习及自身防护的培训,急诊科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这不仅保护了科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避免了新冠肺炎在我市的扩散。

刚开始,大家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及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疫情防控的措施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抵触情绪。2020年2月2日,有一家4口从湖北省回来,其中10岁小孩发热,体温为38.5℃。杨发俊接诊后立即嘱咐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新冠肺炎的排查,但是患者及其家属不以为然,拒绝做排查,其中有两名患者家属还自行外出。杨发俊反复、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打电话给自行外出的患者家属劝其回来做排查,最终这4人排除了新冠肺炎。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杨发俊加强学习,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做到熟练掌握,他知道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万无一失。杨发俊还参加了7次市卫生健康委及市人民医院组织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作为我市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的成员,杨发俊积极参与医院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讨论10次,参与确诊病例讨论1人次,与医院专家组成员一起制定诊疗计划,使1名患者得到科学的治疗,为患者的康复及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毛慧

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2020年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嘉奖获得者,1987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普洱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毛慧作为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控领导小组的成员,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曼歇坝传染病区的筹备、护理人员的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组织选派普洱市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的护理人员及做好队员们的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控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毛慧带领护理医护人员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共完成对全市及普洱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培训和考核1103人次。

2020年2月17日,医院领导将援鄂医疗队15名队员的所有生活物资的准备工作交给护理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毛慧立即召集护理部人员进行了部署和分工,从物资的配备种类、数量明细的确定到采购、分类、装箱、标识编号等,尽力做到事无巨细,本着“多辛苦一点,多准备齐全一点,我们的队员就会多方便一点”的原则备物,保证他们防护物资到位,生活物资齐备,能安全并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护理部的物资准备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医疗队其他州市医院的高度评价。

2020年1月29日,普洱市人民医院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确诊患者,护理部启动了普洱市人民医院应急调配方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护理人员的调配,在全院抽调了8名护理人员支援感染性疾病科,全力保障感染性疾病科患者诊治和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毛慧经常参加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查房,协调与护理相关的工作安排,全力配合医疗、院感等部门的工作,保证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毛慧放弃了周末、休假,每天深入到科室督导、了解科室病人收治情况及疫情防控情况,加强对住院环境、患者及家属、陪护、探视人员的管理。

党外知识分子,民盟盟员,2020年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嘉奖获得者,现任普洱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副科长。

 

李蓉梅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普洱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副科长李蓉梅在医院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

普洱市人民医院及时成立了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控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专家组、院内感染控制与预检分诊组、流行病学调查与信息报送组等工作组,李蓉梅成为了流行性病学调查与信息报送组组员。工作中,她积极参与诊疗流程制定,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与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收集医院内疫情,动态掌握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每日汇总医院内发热患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信息,做好与市、区疾控中心之间的沟通协调。

2020年1月17日,在感染科发热门诊医师咨询疫情上报问题时,李蓉梅发现接诊的一名患者近期去过非洲和武汉等地,当即要求医师将患者收住院隔离观察。该患者症状较轻,极不愿意住院,李蓉梅仍然坚持要求接诊医生耐心说服该患者,经认真细致排查,该患者排除了风险解除了隔离。

为了获取翔实、客观的数据供组织分析研判疫情,李蓉梅每天早上6时就亲自联系各科各病区,一一统计审核,并摘录统计表中相关信息说明解释上报,保障在8时前报出。在科室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李蓉梅从2020年1月13日开始就一直没有休息,即便家人近在同城也不能团聚。

为了更好地消除医生们对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控中的恐惧心理,李蓉梅坚持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护知识等。在疫情防控期间,有许多人生病,又不敢到医院就诊,常常会打电话向她咨询,于是电话诊疗也成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一种特殊的履职方式。大家都说:“有李医生真好!

李蓉梅表示,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任重道远,一定牢记守护人民健康之初心,勇敢地和同行们一起面对病魔,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为普洱人民做点实事,回馈组织、人民的培养与信任。(本版文图由中共普洱市委统战部、普洱市民族宗教委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回眸“十三五”】脱贫路上一起... 下一篇: 为幸福墨江凝聚力量——墨江县总...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