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普洱
 

偶遇南下嘎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4/4/17 10:06:23  点击数:

一个周末,要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走亲戚的文友微信联系我,邀我一起去他曾经挖地基、建民房,并与当地村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南下嘎游览。我在西盟县工作快30年了,还没有到过南下嘎,便欣然应允了。

从县城出发,我们满怀憧憬向南下嘎进发。经勐梭河桥、南亢河橡胶加工厂、南亢村,在募西公路80公里处往岳宋乡方向前行2公里往左岔路口进去,再走约5公里就到了目的地。沿途空气清新湿润,道路两边的橡胶林郁郁葱葱。公路边偶尔有一栋小庭院闪过,那都是通过割胶过上好日子的胶农为方便管理自家橡胶林建盖的。

就这样,我第一次来到了南下嘎,可以说是一场偶遇,但我却因此对这番水土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深情的牵挂。

南下嘎是一个拉祜族寨子,位于西盟县力所乡西北22公里,力所村西13公里处,距县城46公里。南下嘎为傣语地名,“南”指河水,“下嘎”指清凉,意为建在清凉的河水岸边的寨子。本地拉祜族称南下嘎为“先卫”“兴威”,意为长辈、老大的村寨,或拉祜族最先居住的村寨。

有史料载,拉祜族于春秋战国时期从青海湖地区举族迁入云南,汉、唐时居住在滇中、滇东地区,后又经艰苦跋涉从昆明出发穿过缅甸到达泰国。清同治十三年,由于响应“三佛祖”朱阿霞的号召,泰国的拉祜族迁寨于此。

在南下嘎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据传,“三佛祖”朱阿霞在西盟县建立勐坎佛房,因数年无战事,放养在南下嘎山梁上的白马坐化成了玉马,朱阿霞认为这是神在作用,因此,在当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他亲自主持了祭祀玉马仪式。此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都由勐坎佛房的佛爷为白马举行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赕白马”宗教祭祀活动,宗教祭祀活动结束后,拉祜族群众自发组织跳芦笙舞,直至太阳落山。

朱阿霞死后,“赕白马”宗教祭祀活动逐步演化为拉祜族的一种庆祝丰收的民俗节庆活动。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天,拉祜族人民会带着新米、糯米粑粑、甘蔗、自烤酒等物品到南下嘎垭口,将这些物品摆放到中央欢度节庆。男人们吹起芦笙,女人们手拉手围成圈,踏着芦笙调的节奏翩翩起舞。通过舞蹈动作,反映出历史上拉祜族迁徙、狩猎的游猎生活,展示拉祜族砍伐森林、钐地烧荒、挖地播种、薅草保墒,庆祝丰收喜庆的情景。太阳落山,庆祝活动结束后,这片垭口就成了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天地,对情歌、跳芦笙、抢包头、抢帽子、追情人、谈恋爱……

后来,“赕白马”宗教活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和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度的赶街活动,称为“山野街”“商烟街”“山荫街”,时间还是每年农历十月十五。1958年,商烟街消失,直到1992年,中断34年的商烟街交易活动恢复。

远山含黛,鸟鸣山幽,胶林片片,微风荡起一山山绿色涟漪。寨子里,一条条刚刚硬化过的串户路连着家家户户,上下左右是四条更为宽阔的通往寨子外的大路,交通方便。在村民小组运动场驻足观望,整个寨子呈块状聚落在海拔1050米的山坡胶林里,61户人家在蓝天笼罩下呈现出一片祥和。午后的寨子,格外清静,鸡不打鸣狗不吠,只是偶尔有村民从运动场漫不经心地走过。

文友毫不拘谨,他礼貌地叫住一位路过的“雅米也”(拉祜族小姑娘)打探寨情。姑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了这里的建设发展情况:寨子里结构相似、整齐划一的民房是依托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建起的,运动场、灯光、道路整合了其他民生工程项目资金,老百姓都没出钱。产业主要有橡胶、咖啡、茶叶,还有南下嘎红薯、老品种糯包谷和山地黄瓜等,每家每户至少有一项支撑收入的主打产业。她边介绍边邀请我们“阿朋阿龙尼”(拉祜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葫芦节)时一定再来,那时候寨子里才热闹。这里的村民很朴实,心无旁骛生活在这边远宁静却生机勃勃的村庄。

文友围着操场缓缓转了一圈,然后就走进了紧挨操场下侧边缘的村民朋友扎迫家,欣慰和陶醉溢于言表。他给远方的朋友发微信,有照片,有文字:“南下嘎让我心生柔情,心生爱恋。寨边绿树环绕,寨中轻烟袅袅。”

一只憨态可掬的黄狗,伏在扎迫家干爽的店面里,有一搭没一搭地瞅一眼店外的天空,对我坐到它身边的沙发上这个举动,它只是嗅了嗅我的裤脚,轻微地摆动了两下尾巴,继而慵懒地打了个哈欠,就算偶尔有摩托从房屋前呼啸而过,它也只是微微地睁睁眼、轻轻地摇摇尾巴。

我们在扎迫家小坐,喝他自酿的包谷酒,啃他从包谷地里刚刚摘回来的新鲜黄瓜。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文友的熟人,我们把酒言欢,气氛甚是融洽。

南下嘎不像那花花绿绿的公园,它以自己的朴实,默默地讲述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展示属于它自己的天生丽质。正是这样的美,让人能够拾回自然生活的气息,甚而流连忘返。

劳作之余,村民可以在胶林漫步,可以泡上一壶地道的本地生态茶,斜躺在自制的小竹椅或小藤椅里,听着风、看着蓝天白云,憧憬更美好的明天。

清澈的泉水,带着花香,带着她古老的故事和可期的未来缓缓地向南卡江流去……一切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一次偶遇,令我醉了!我在这里结识了新朋友,见证了新农村新农民的新生活。

我们沿一条平缓悠长的水泥路离开南下嘎的时候,我已酒至微醺,只觉得忽明忽暗的光线在胶林间来回变换,风不知从哪里偷来一朵朵娇羞的云彩,挂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天空,一缕缕傍晚时分的炊烟,在我们身后欢快地舞动起来。透过胶林的缝隙,环顾青葱的玉米地,去寻找那热情的“雅米也”给我们介绍的红薯和黄瓜。

南下嘎,虽只是偶遇,却给了我太多惊喜,太多美好的回忆。未来可期,将来的南下嘎,一定会是更幸福的样子。(苏然)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文化中国行】普洱:文化赋能激... 下一篇: 水倒流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