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普洱
 

【文化中国行】普洱:文化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4/4/19 9:44:20  点击数:

本网讯   普洱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近年来,普洱市深挖文化底蕴,盘活文化资源,深赋文化韵味,以文化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赓续传承

让文化之根深植乡村

普洱市非遗资源丰富,包括传统工艺、民族歌舞等。近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非遗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之路,在乡村景点、夜间集市“植入”非遗项目展演,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南诏贡茶遗址公园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南诏贡茶制作技艺作为当地的非遗项目,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成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安定镇不断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南诏贡茶,还可以欣赏到彝族大帮腔、羊皮舞等非遗表演。非遗传承人用不同的方式,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的同时,也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为旅游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文旅融合

让乡村之美更有内涵

随着近年来周末游、乡村游的火爆,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普洱市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灵魂”,丰富“乡愁”文化体验,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普洱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产业链。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雅口村大歇场村民小组少数民族长期杂居,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织,积淀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当地政府通过超前谋划,将大歇场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打造,保护传统特色民居,挖掘茶马古道文化,打造澜沧江生态旅游目的地。2023年,大歇场入选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共接待游客8.2万余人次,有效助推文旅融合发展,谱写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当地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村民小组经济总收入达460万元,带动大歇场及周边村民户均增加收入3500元。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大歇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产业

促乡村经济稳步发展

位于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十组的西盟印象佤族织锦非遗就业工坊,佤族织锦传承人、工坊负责人李宪兰向本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留守妇女、残疾妇女和有参训意愿的妇女免费传授织锦技艺,通过“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吸纳固定织工、手织技工2000余人,累计培训手工织锦技能人才5000余名,培训范围覆盖西盟、澜沧、孟连3个县。如今,佤族织锦已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完成了“织品变商品、布片变名片、会场变市场”的转变,佤山妇女用一双巧手织出了勤劳致富的幸福路。

西盟印象佤族织锦非遗就业工坊只是普洱市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普洱市文联积极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采风活动,用文化为旅游“增色”,用旅游彰显文化价值,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既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也为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了双重收益。

通过非遗传承、文旅融合和发展文化产业等多种方式,普洱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接下来,普洱市将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以旅游休闲为形、以乡土文化为魂,促进乡村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通讯员  戴铮)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书声琅琅香气远 下一篇: 偶遇南下嘎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