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拉祜山乡70年教育巨变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徐瑞  时间:2023/4/6 10:49:22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瑞)   70年风雨兼程,70年岁月如歌。1953年4月7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建立,1955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治区成立时,全县仅有小学64所,学生4245人,教职工145人。简陋的校舍、微薄的师资、稀缺的教具……这就是当年澜沧教育的真实写照。

70年勤奋耕耘,70年砥砺前行。2012年以来,澜沧县教育改革和发展迈入快车道,在实施均衡教育的同时,结合实际优化办学资源,走集中办学之路。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4所、在校生7.44万人;教育短板不断补齐,新建2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级中学,改建、扩建学校132所;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教职工397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74.36%,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70年来,澜沧县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澜沧一中北校区(高中部)。

 

由“普及”转向“提质”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澜沧县户籍总人口49.16万人,其中拉祜族人口约22万人,占全国拉祜族人口的一半。拉祜族是从原始社会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曾长期被贫困问题困扰,教育发展不均衡。

“学校教室是用土基砌起来的,瓦片遮盖的屋顶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桌子是用木板搭起来的,凳子是用竹子做的。当时供电不足,晚自习的时候同学们就点起蜡烛和煤油灯上晚自习。”澜沧一中退休教师施文忠回忆起1975年到澜沧一中任教时的艰苦条件仍历历在目。

创办于1951年的澜沧一中是澜沧立县以来第一所在县城内建成的中学。建校当年,地处募乃的老校址只有几间简陋的草房,招了一班初中学生,没有教学设备,更没有食堂。如今的澜沧一中校舍矗立,教室宽敞明亮,上课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食堂里的饭菜营养可口……澜沧一中分为南校区(初中部)和北校区(高中部),均实行全寄宿制管理。目前,初中部和高中部已有77个班级,有学生3997人,教职工297人。

贫困曾经让澜沧县的基础教育举步维艰,云南省在中小学危房改造等工程和“两免一补”“特岗教师”等计划分配上尽力倾斜。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支持下,澜沧县于2009年顺利完成“普九”攻坚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祜山乡教育事业突飞猛进。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澜沧县基础教育普及实现大幅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12年的45.93%提高到86.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2年的84.86%提高到96.4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4.6%提高到87.95%。

学校设施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澜沧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安心工程”,让每位澜沧学子“上得起学”则是澜沧县教育事业最大的“暖心工程”。2012年至2022年,澜沧县共落实各类资助补助3.78亿元,惠及19.89万人次,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并通过直过民族学费奖励政策,让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大山,圆了大学梦。十年来,全县新建校舍、教学楼、餐厅80.78万平方米;学校校舍面积达111.9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1.74亿元,改建、扩建学校132所;投入资金19.4亿元,完成娜登社区幼儿园建设,新建2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级中学。同时,保证每个学校都配有体育运动场馆、食堂等建筑设施,全面更新计算机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全县学校基本完成现代化信息技术装配。

健全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澜沧县各所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澜沧县抓住澜沧一中这个龙头,出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打造“一县一名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澜沧一中的改革发展带动全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契机,助推高中教育提质增效。

澜沧一中的优先发展是澜沧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09年,澜沧县“两基”攻坚目标通过省级验收,2010年“两基”通过国家验收。2021年,澜沧县教育体育局在教育宣传工作中被认定为县(市、区)优秀单位,2023年澜沧县在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中被评为教育工作优秀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澜沧一中教师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曾经的澜沧县民族小学 。  

 

由“少数”转向“特色”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步入澜沧县民族小学的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舍,教学楼、综合楼、学校大门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干栏式建筑,主色调也是以拉祜族群众喜爱的红色、黑色、棕红色相间搭配,位于学校大门侧面的百米民族团结文化长廊,重点展示了澜沧县三个直过民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以及哈尼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1991年,县第一民族小学与第二民族小学合并办学,更名为县民族小学,肩负起‘普及’和‘提高’的双重任务。当时,仅有8个班,3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师,校舍是简陋的油毛毡房,自2014年起,连续5年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如今,全校有50多个班,有来自20个乡(镇)的2668名学生,138名教师,图书室、实验室、舞蹈室一应俱全。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发生质的飞跃。”从教32年、见证了学校历史变迁的澜沧县民族小学教务处主任沈莉琨深有感触地说。

多年来,澜沧县民族小学一直秉承“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的办学理念,努力把民族特色、民俗文化、民族团结打造成澜沧县民族小学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加强和规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早在2013年,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领导小组,每学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进行周密部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校也很重视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在四至六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和民语课,每周各1课时,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深入挖掘、整合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民族风舞动校园’就是我校自编自创的课间民族文化活动之一,通过拉祜族的摆舞、哈尼族的竹筒舞、佤族的木鼓舞三种少数民族舞蹈同台舞动,组成了一幅民族融合、团结和谐的美好画卷。”澜沧县民族小学工会主席刘冉冉介绍,学校还充分利用每周三的民族学生兴趣爱好活动实践课,开展民族歌舞、民族器乐、合唱团、民族刺绣、特色绘画、茶艺等实践课,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2020年,澜沧县民族小学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1年,澜沧县民族小学被认定为“澜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示范点”,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绝版木刻、陶艺的传承基地。

 

△澜沧县民族小学学生坐在宽敞的教室里上课。

 

由“教育”转向“产教”

拓宽职业教育成才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澜沧县职业教育取得明显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工程院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下,建成占地面积340亩的新校区,成为一所能容纳6000人的智能化学校。

2022年7月,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以“组团式”帮扶形式合力推进澜沧县职业教育发展,并组建“3+6”教育人才对口帮扶团队结对帮扶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

“一座城市要发展,一定要留住年轻人。我们本着服务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方针,从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才,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等多个方面发力,取得一定成效。”自2022年7月30日担任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以来,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汪志颖把上海市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到了澜沧县,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整合、招生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整合原有的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等17个专业,开展专业群与重点优质专业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两大专业群,开展作物生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2个重点专业建设。同时,在专业与产业对接、知识与技能并重上下功夫,深化产教融合,先后与10多家优质用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确定了“光筑蓝莓”“天城君豪”“双喜服装”3个订单式培养“冠名班”;与上海市唯一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师资队伍建设、民族文化传承、课程资源互通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与省内3所一级梯队公办院校达成“3+2”中高职贯通4个专业的合作意向。

“为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育人作用。我们采取‘推门听课’方式和‘教考分离’考评机制,抓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实课堂教学质量。”汪志颖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校还通过以赛促教带队伍的方式,先后组建4支教师团队参加云南省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以及1节思政课获评省内示范课的好成绩。

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下,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均取得明显提升。

同时,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澜沧县还依托中国工程院和朱有勇院士带领的专家团队,整合云南农业大学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办全国首创的“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以培养农村建设发展人才、培训职业技能、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速乡村振兴步伐为目标,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以朱有勇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先后在澜沧县开办了46个“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已经培养了2760余名新型农村技能骨干人才,为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回顾澜沧县教育70年的发展历程,在改革中发展,在机遇中崛起。教育普及实现大幅提升,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70年来,澜沧县努力奋斗,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展望未来,澜沧县信心不减,并将以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创造更大的辉煌。

△澜沧县着力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版图片均由澜沧县教育体育局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健康澜沧”建设全面提速 奋力... 下一篇: 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