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脱贫路上的变化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0/9/21 15:42:18  点击数:

编者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看到,从建筑外立面美化到院落打造,从路边乱石堆到花园景观,一个个规划整齐、村容整洁的美丽村落正在涌现,这是表面的变化。 我们看到,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乡村形象气质的同时,群众精神风貌也发生着显著变化,勤劳奋斗、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这是贫困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步入幸福大门的关键。

这次“换装”,起到了由表及里的效应。

 

西盟县:农家乐“转型” 破除乡村“成长烦恼”

思想观念的蜕变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毅 赵岩骄 文/图)群众利用空置楼层做农家乐,为当地产业发展找到了新路子,群众致富也有了“奔头”,不出门也能够创造幸福生活。

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勐梭村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2公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傣族特色村寨。近年来,西盟县委、县政府鼓励当地群众利用空置楼房做农家乐,为勐梭村产业发展找到了新路子,群众致富也有了“奔头”。

走进勐梭村,林立的傣家小楼、具有傣族风情的壁画和宽敞的大院,勾勒出勐梭村傣族人家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然而,作为紧连着西盟县城的村落,想要发展产业,却一直受到地域的局限。

“过去,我们村里的很多人都是过着种庄稼卖钱或者出门打工的生活,离家远不说,父母小孩都不能带在身边。”勐梭村大寨一组村民刀红美告诉笔者。

2015年,在外多年的刀红美带着女儿回到了勐梭村,用多年的积蓄盖起了3层小楼,左边一楼和二楼自家人住,对右边的一楼、二楼和三楼她寻思着做点生意。

刀红美说:“本来盖这栋小楼的时候是想着出租。后来,想着我们这里离县城只有2公里,来旅游的游客多,就开起了民宿。旺季的时候,每月也能给家里带来5000多元收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与支撑,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淳朴的傣族人有着一双勤劳致富的双手,更有致富的“生意经”。

“只要肯动脑子,挖掘身边的财富,不出门也能够创造幸福生活。” 勐梭村大寨一组村民外南说。

2019年,家住勐梭镇勐梭村一组的外南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和姐姐一起开了一家主营海鲜的“小小奇迹海鲜店”。外南有了自己的事业,再也不必东奔西跑。

姐妹俩为了能够打开销路,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后来,客人慢慢多了起来,生意也越来越好。外南告诉记者:“这个店收益还是很客观的,每天都能接到30多个订单,加上门市店铺的收益,每个月收入大概有1万余元。”

“勐梭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优势。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还没有被充分挖掘运用起来,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完善。勐梭村紧挨着县城,要想更好地让群众富起来,镇党委、政府将在项目资金和贷款方面给乡村农家乐的发展予以支持,更好地发掘市场潜力,为群众致富增收找到更好的路子。”县政协副主席、勐梭镇党委书记王建华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据悉,目前勐梭镇勐梭村群众已经开设民宿5家、农家乐16家。

 

富邦乡:从群众“蜕变”  看脱贫攻坚“蝶变”

生活水平的质变

普洱日报讯(澜沧县委宣传部)通过几年的努力,村里吵架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无理取闹的少了,做好事、参加公益活动的多了;环境脏乱差的少了,卫生整洁舒心的多了;闲逛打牌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村民的精气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脱贫质量怎样、脱贫攻坚成效如何,脱贫户最有发言权。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邦乡,不到几年的光景,不少群众就从贫困户变成脱贫致富的榜样,这些群众的“蜕变”,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场“蝶变”。

从“要我打扫卫生”到“我要打扫卫生”,生活习惯发生“脱变”。为破解群众人居环境卫生差、感恩意识欠缺、内生动力不足、政策不熟悉等难题和结症,聚力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富邦乡将阳光“小超市”建成扶志“大舞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扶贫“小积分”兑出脱贫“大志气”,破除群众“等、靠、要”惰性思想,实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自强改变形象”的可持续良性循环。目前,全乡8个村123个村民小组已进行积分兑换,群众通过积分兑换获取桌椅、简易衣柜、拖把等日常生活用品。

从“等靠要”到“我能行”,生活方式发生“质变”。 富邦乡麻栗坪村必的老寨是拉祜族群众聚居的寨子,99%的群众为拉祜族,因交通、信息闭塞,村民观念滞后,加之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依然习惯于靠山吃山,生产力低下。2019年,富邦乡麻栗坪村必的老寨的61户农户搬出了“穷窝”。村民李阿儿告诉笔者:“以前我家住在土坯房里,下雨就漏雨,没想到我现在拥有一套这么好的房子,而且门前还可以种植小菜,这么好的生活我真的没有想过。”像李阿儿一样改变原有生活习惯的农户还有很多。2019年,富邦乡涉及易地搬迁的有4个村11个村民小组,当地党委、政府不仅给他们“输血”,还帮助他们建立和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致富”,生活态度发生“蜕变”。夜幕降临,在赛罕村佧霍集中安置点,不少群众伴随欢快的音乐在广场上跳舞健身。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富邦乡始终把文化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风。同时,通过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阳光超市积分兑换”等活动,村里吵架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无理取闹的少了,做好事、参加公益活动的多了;环境脏乱差的少了,卫生整洁舒心的多了;闲逛打牌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村民的精气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村风正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新的生活态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那柯里:... 下一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景谷县:...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