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进行时
 

澜沧县:巧用文化软实力激发脱贫硬动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李超  时间:2020/4/23 10:58:49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超 通讯员 张华)浇树浇根,扶贫扶心。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澜沧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民族文化资源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全力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将文化扶贫作为突破口,强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文艺队伍,用群众易于接受、善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巧用文化之力引导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通过“唱歌跳舞”实现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文化助力群众脱贫、文化引领群众生活、文化服务群众生活的快乐脱贫之路。

把硬件做实  未来日子不再苦

扛起锄头是农民,拿上吉他是演员。位于大山深处的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澜沧县近年来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缩影。在2006年以前,由于社会历史等诸多原因,老达保村民小组与其他拉祜族村寨一样,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滞后,产业培植缓慢,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仍沿袭传统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不愿、不敢与外族、外界交流。当地拉祜族群众徒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一身才艺却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全组农村经济总收入147.5万元,人均纯收入仅1715元。

为此,在文化扶贫中,澜沧县始终坚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软硬”联动驱动,并以老达保村民小组为示范,着力在开发民族歌舞乐表演等民族文化资源上下功夫。自2006年以来,通过整合茅草房改造、特色村寨、上海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3300余万元,实施传统民居提升改造工程、老达保“文化农庄”项目,打造茶园文化公园,建设乡村旅游小镇,实施了体验区景观改造、标识牌制作、民族民间歌舞乐提升等工程,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发展特色乡村歌舞演艺,进一步筑牢了奔小康的坚实基础。

“目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旅游带动下的餐饮客栈和已经声名鹊起的拉祜原生态歌舞表演。”在老达保村民小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公司副董事长李娜倮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老达保的原生态歌手舞者们走出了深山,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广州、广西、湖南等地演出,并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留下了精彩的演出记忆。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长期以来,澜沧县以老达保典型示范为引领,相继确立“拉祜文化兴县”“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先后成立民族文化规划领导小组、战略实施领导小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专家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保护中心”、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出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文化保护传承决定》《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艺创作奖励办法》《澜沧县加强原创歌舞创作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为全县走出文化扶贫新路子提供了政策保障。

把软件做硬  幸福生活比蜜甜

在老达保,几乎人人能歌,个个善舞。今年57岁的李石开,除了是一名老实本分的农民外,还是一名拉祜族芦笙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说起公司为村民们带来的收入,李石开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几年前,老达保还是澜沧县一个普通的贫困村,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民们通过歌舞表演,不仅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提高了收入,而且还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

在澜沧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老达保村民小组先后成立了雅厄艺术团表演队、“达保五兄弟”组合、“达保姐妹”组合、“猎虎兄弟”组合等原生态艺术团体,并于2013年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文化产业扶贫为着力点,整合拉祜族特色文化鲜明的芦笙舞、摆舞以及《快乐拉祜》《婚誓》《实在舍不得》等经典歌曲,打造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演员均由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吉他能上台的老达保村民组成,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不仅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演出分红也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且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此外,澜沧县不断加强拉祜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全组村民70%以上掌握了拉祜族传统技艺、80%以上掌握了至少一门技能,并在社会各界友人的牵线搭桥下,推动老达保村民由家门口坐等演出向外出商业演出的根本性转变。截至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670万元,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92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40.98元,91户3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喜人的发展成果举不胜举,一系列文化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不仅满足了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百姓脱贫致富增收梦想。目前,全县20个乡(镇)文化综合业务楼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165个行政村和社区均组建了农村文艺表演队,并每年给予每支文艺队5000元的活动经费,村民在农闲之余由文艺队长组织群众进行理论学习、文艺排练、曲目创新,并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进行演出,为焕发非遗活力、助推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市商务局:着力提振消费信心 下一篇: 朱有勇团队自育三七苗供农户种植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