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新中国 峥嵘岁月
 

普洱:写好新时代“侨”文章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王福蓉  时间:2019/10/30 11:04:08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福蓉)“做好‘侨’的工作,就是交好朋友,要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架起传递友谊的桥梁。”——普洱市侨联调研员黄洪声。

“我们的工作,就是广泛凝聚侨心侨智,真正发挥‘侨’的优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侨联主席徐涛。

“讲好我们的发展故事,让更多海外华人华侨了解国内发展情况,看到我们边疆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侨联主席唐志兵。

普洱,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和通道。据统计,全市共有4万多归侨侨眷,约12万普洱籍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分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加强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秉承“为侨服务”的宗旨,积极引导、服务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普洱经济建设、捐助公益事业、扩大对外交往,侨务资源的独特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对外交往合作进一步加强。

凝心 公益事业有实效

“二十年,投入公益事业接近1700多万元。”这是普洱市蓝眉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云的爱心记录。石云微笑着对记者说:“普洱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教育是孩子们走出去看世界的最大希望,所以我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资助孩子上学。”

长期以来,普洱市各级侨联继续争取和实施具有鲜明“侨”特色的公益事业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和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参与“侨心助学”“侨爱心光明行”“蓝丝带公益助残”“钢丝善行团”等活动。作为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石云在拓展事业的同时,大力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为全省各州(市)贫困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多次捐赠资金,建设学校、卫生所,修建乡村道路等。每当努力向学的贫困学生、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联系她寻求帮助时,石云都会尽力给予资助。在普洱市侨联的牵线搭桥下,石云还出资250万元在普洱学院设立了“石云侨心”助学基金,主要用来资助在普洱学院留学的东南亚学生,对促进东南亚地区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是许多侨胞的优良传统。据统计,仅澜沧县就先后有13位台胞侨胞设立了奖学金,奖学基金达194.5万元,奖励品学兼优学子和优秀教师716人,发出奖励资金76.7万元。由台湾爱心人士建立的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在澜沧一中开办“珍珠班”,帮助家庭困难、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高中、大学学业,共投入资金250万元,已资助学生200名。

汇力 引资引智助发展

整合侨务资源优势,汇集各方力量,积极助推“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并加强与华裔新生代、新华侨华人、侨企侨校侨社中新生力量的联谊工作,增强新侨对我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确保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市侨联牵头组织多部门推进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依托侨资企业牵线搭桥,促成部分县(区)、企业与东盟国家政府、侨团、企业建立联系互访合作平台,为进一步开展普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交流发挥作用。

普洱南亚科技创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茜说:“我们公司董事长杨智培先生创业之初,就是希望帮助更多创业者顺利发展,带动更多国内企业走出去。”

据李茜介绍,科恩集团·南亚科技创业园综合性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侨资企业作用,聘请智力外援,推动普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农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商贸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目前园区内有涉侨企业17家,业务涉外企业7家,并多次组织园区企业出访东南亚国家考察。与老挝青年企业家协会总会、琅勃拉邦青年企业家协会,泰北17府中小知名企业联合会、清莱府清孔县政府、清莱中华总商会、泰国搜泰集团、泰国宁西森集团,东盟投资贸易促进会、澜湄国际组委会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创业企业走向东南亚以及普洱国际商会的成立创造积极条件。

扶贫 脱贫致富见成效

为促进民生改善,推进精准扶贫,各级侨联组织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澜沧侨联积极推行侨务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为提高贫困归侨侨眷的劳动技能,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奠定了基础。据唐志兵介绍,自1998年起,澜沧侨联利用省侨联下拨的2.1万元华侨事业办公经费,在归侨侨眷较为集中的四个乡(镇)开展侨务“贷免扶补”扶贫,以贫困归侨侨眷为对象,为他们的创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十年来共受益507人,累计资金滚动使用154.5万元。2016年,澜沧依托省侨办实施的“小额贷免扶补”项目,指导贫困归侨侨眷选择适宜发展的项目助推脱贫。2019年,在扶贫挂钩点上允镇设立20万元侨务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启动40万元“小额贷免扶补”,扶持归侨侨眷中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等,进一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县侨务“小额贷免扶补”总金额达120万元,累计受益贫困归侨侨眷180户690人,累计使用滚动资金310万元。

“许多在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时,都会对我们所做的工作实效、取得的发展成果表示惊叹。”唐志兵说。

同时,不少侨资企业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石云创立的景谷万润利茶叶有限公司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建设生态茶园1400亩,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解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帮助他们脱贫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所聘贫困户均已脱贫。

联谊 民心相通促交融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山川同脉、江河同源、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的特点,积极开展对外联谊,延伸渠道,深化对外开放,着力涵养侨务资源。

塑造交流品牌。江城县与老挝丰沙里省、越南奠边府市就经贸交往、民族民间文体项目比赛等达成共识,每隔两年轮流在三国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近年来,“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已经成为了中老越三国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活动,通过联谊活动促进了三方交流交往,增进了友谊。江城还通过中老友好互访,分别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老旅游业发展。

精心组织“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市侨联积极协助举办各类活动,开展海外民间交流项目,为促进民心相通,民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为传播中华文化,宣传普洱作出贡献。发挥牵线搭桥、协调服务作用,邀请接待来自国外的经贸考察交流团、海外华侨华人团组,到普洱考察交流。主动做好服务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大局,与普洱市人民医院组织“侨爱心健康行”医疗服务团,赴缅甸开展义诊活动,捐赠价值20万元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加强普洱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市侨联与市文联组织我市艺术家交流访问团,赴老挝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交流访问活动;成功举办一期“普洱·老挝——书画艺术作品展”;与琅勃拉邦中华理事会、乌多姆赛中老友谊学校、乌多姆赛寮北学校、南塔寮龚华文学校3所侨校签订了《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宣传了普洱民族民间文化,提高普洱的外向知名度。组织全市侨联系统赴台湾进行参访学习,增加与台湾社团的共识与友谊。2019年4月,普洱市青联友好交流赴澳门、香港代表团,开展侨团交流合作和青年互访活动,推介普洱绿色发展新成就,凝聚合作共识。

弘扬 华文教育获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普洱发挥地域优势,加强华文教育,市侨办、市侨联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华文教育活动。依托普洱市民族中学开展对外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有效增进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华裔、非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为国家和地区和平友谊、经贸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普洱已成功举办了5期“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和1期“中华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邀请老挝、缅甸的6所学校235名师生参加。普洱市民族中学校长周安辉说:“来交流学习的学生与老师都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虽然交流时间不长,但是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友好往来的推动者。”

普洱市民族中学还多次举办国际华文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华文教师培训,进一步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充实人才。2007年3月,该校被国务院侨办命名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普洱基地”,成为我省仅有的两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2007年6月,被国家汉办命名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命名为“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

同时,普洱市面向东南亚国家招收外籍学生,捐赠华文图书室,外派教师到老挝、缅甸、泰国进行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对稳定边疆,扩大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曾外派老挝丰沙里省班迈完中的教师王兰仙说:“在国外,中文教学资源非常稀缺,我们的中文课非常受欢迎,很多学生通过系统的汉语教学,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现在我回国了,但是我多了很多老挝朋友,我觉得这就是两国人民加强友谊的一种体现。”

△爱国侨胞捐建大山乡雷滨侨心中学教学楼竣工暨平田 村完小雷滨教学楼开工典礼 (澜沧侨联提供)

△勐康口岸的三国特色商品店受到群众欢迎 (记者 王福蓉 摄)

△澜沧实施“小额贷免扶补”项目扶持贫困侨眷发展产业 (澜沧侨联提供)

△参加夏令营的华裔学生在学习书法 (普洱市民族中学提供)

△“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闭营仪式 (普洱市民族中学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邓小平视察南方 下一篇: 澜沧林下有机三七开挖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