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改革开放谱新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19/10/1 9:11:20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新篇章。

改革开放,发展了普洱,成就了普洱,改变了普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普洱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及各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340.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082万元、60 元上升到2012年的47.9亿元、5020元。经过40年改革开放及发展变迁的普洱,经济发展、事业进步、政治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

 

经济建设大步发展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试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982年,普洱粮食总产量达到5.84亿公斤,不仅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并首次出现了“卖粮难”。

● 实行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

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山(自留山和责任山)到户”等多种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城乡经济活力得到释放,普洱各地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重点户、万元户。

● 探索实践“三结合一体化”跨越路子

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索和建立了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技贸一体化的“三结合一体化”社会主义商品基地建设经验,闯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山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 持续大干农田水利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地处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持续大干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抓住“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实施的机遇,建成了孟连腊福、镇沅靛坑河、景东南洋河、墨江常林河、江城营盘山、澜沧小坝子、思茅大中河和箐门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水库299座,总库容达56183万立方米,解决了92.5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灌溉面积180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23.3%。

△牛洛河茶园

△矿山作业

 

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开花

● 1986年12月27日,思澜公路通车。

● 1998年12月20日,漫湾电站全面竣工。

● 2001年9月26日,思茅机场二期改造完工,这是思茅地区实施的第一个西部大开发项目。

● 2001年12月26日,大朝山电站建成投产。

● 2006年4月6日,随着思小高速公路通车,昆曼大通道普洱境内高速公路(元磨、磨思、思小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 2006年12月14日,500千伏墨江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

 

从“内陆边陲”走向“开放前沿”

● 澜沧江—湄公河上第一港——中国思茅港

1990年10月1日,思茅地区建造的第一艘货船“澜沧”号在思茅港下水,首航澜沧江—湄公河,普洱航运船队第一次走出国门。1993年7月24日,思茅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根据中、老、缅、泰四国之间的协议,商船可在中国思茅港至老挝琅勃拉邦港之间886公里航道上自由航行。

● 对外开放全面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普洱市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与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目前,已拥有国家级一类口岸2个(思茅港、勐康),国家二类口岸1个(勐阿)和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的通道18条。

● 国际友好城市工作格局全覆盖

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外交流合作,与老挝丰沙里省、泰国彭世洛市、法国利布尔纳市等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际友好城市工作格局市、县(区)、乡(镇)、村寨全覆盖,开创了我国边境友好合作新模式。

△“澜沧”号货船下水典礼现场

△勐康口岸

 

民族团结  文化繁荣  社会进步

● 一个原始部落的千年跨越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约1.5万名拉祜族苦聪人。新中国成立后,苦聪人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了从茹毛饮血到融入现代生活的惊人一跃。今天的拉祜族苦聪人,正在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 民族节庆活动呈现繁荣景象

澜沧拉祜族的葫芦节、西盟佤族的木鼓节、孟连傣族的神鱼节、江城县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墨江县国际双胞胎节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苦聪新居

△澜沧拉祜族葫芦节

 

生态保护持续推进

● 人象共居的城市

1998年7月,大象首次出现在思茅坝子,市民争相观睹。随着普洱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保护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象群常年流连普洱境内。

● 生物多样性保护

普洱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有“绿海明珠”和“天然氧吧”之美誉,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市内分布着16个自然保护区,拥有高等植物5600种,动物1500种,保存着全国近1/3的物种,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普洱五湖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城与美丽的勐梭龙潭相依相伴,形成了“城旅融合、城湖融合、城景融合”的“自然+人文”景观。景东彝族自治县被授予“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和“中国灰叶猴之乡”,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动物之乡称号的县份。

● 率先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普洱市建成全省最大的商品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2005年,普洱在全省率先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兴林富民为目标,推行“产权到户、到人,还山、还林、还利于民”,实现了权属明晰、林农受益、林区稳定。

△亚洲象在普洱境内活动频繁

△宁洱松脂林化产业逐步转向深加工发展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改天换地启征程 下一篇: 砥砺奋进新时代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