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奋勇争先人人创佳绩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臧灵 罗钦 刘绍容  时间:2019/7/25 15:58:07  点击数:

编者按

努力奋斗奔脱贫,可赞;致富之后带乡邻,可敬。

在脱贫攻坚中,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各地涌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和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创业,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影响和带动了一批贫困群众绘就脱贫致富大梦想,用真情出真力推进农村“破茧成蝶”,用实干让”青山“变模样。

脱贫战场上的“父子兵”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罗钦/文 照片由杨忠武提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精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涌现了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一个是糖厂老职工,一个是有志青年,为了帮助乡亲战胜贫困,父子俩共同投身到大山深处,用坚守与汗水书写精彩的“父子本色” 脱贫攻坚画卷。

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杨忠武今年53岁,是镇沅县糖厂老职工,糖厂解制后回家开了个商铺售卖化肥农药等农资,由于杨忠武为人忠厚,做事讲诚信,农资生意做得顺风顺雨。2009年,杨忠武带着儿子杨杰将阵地转移至老挝开展水稻替代种植业务,种植面积超过1000公顷。正当替代种植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之际,2013年,镇沅县和勐大镇有关部门人员找到杨忠武,希望他回乡带领家乡群众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在老挝进行水稻替代种植,我和儿子都付出了巨大心血,从租赁土地、整理地块、学习技术、雇佣工人到开发市场,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特别是杨杰,为了寻找市场,他独自一人带着样品走南闯北,其中的艰辛别人无法体会。经过几年的打拼,我们的事业步入了正轨,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要放弃在老挝的事业回到家乡,我心里也是犹豫的。”杨忠武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寝食不安,左右徘徊,继续留在老挝,事业可能会越做越红火,如果不回镇沅,家乡父老乡亲的日子何时能出头?

一天晚上,杨忠武来到儿子的房间和他商量如何办,杨杰的一番话让杨忠武甚是欣慰。“老爸,我们回去吧,家乡是我们的根,那里有我儿时的玩伴,有我们的亲人,回到家乡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吧。”

就这样,2014年,杨忠武和儿子杨杰回到镇沅勐大镇,经过一番考察,父子俩决定从最能给群众带来实惠,自己又熟悉的领域做起。2014年5月,杨家父子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镇沅县金穗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粮油及农特产品种植、收购、加工、贮藏和销售。公司刚成立时,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父子俩一起学习经验,讨论办法,谈感悟,互相鼓劲,互相扶持,共商家乡脱贫致富大计。

融入产业扶贫大局

为把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公司从土地融合入手,把勐大镇闲置的田地进行整合开发,建立稻谷、油菜科技试验示范种植基地3000亩,并在市农科所的帮助支持下,扩大种植范围,辐射到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德安乡,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等地,并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建设优质稻示范种植推广基地近5万亩,当年直接带动2326户农户发展产业,户均实现增收10080元。2016年,脱贫攻坚战在镇沅打响,公司积极响应镇沅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全面参与镇沅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公司针对合作的建档立卡户,免费提供优质稻种子,无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赊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订单收购稻谷、油菜。2016年,公司共扶持带动建档立卡户种植优质水稻353.5亩,2017年种植水稻450亩,2018年增加到525亩,确保了建档立卡户户均种植收入达到8300元以上。同时,公司通过优先使用建档户的方式,解决建档立卡户家庭劳动力长期就业4人、季节性劳务用工20人,每年增加建档立卡户家庭劳务收入20万元以上。另外,公司还分别与勐大镇桂花甲村88户、英德村61户建档立卡户及2个村集体签订产业扶贫合作开发三方利益联结协议,合作期限5年,在积极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优质粮油产业的基础上,按村集体、建档立卡户整合投入公司产业发展扶持合作资金情况,每年度给予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稳定的产业收益分红,现已兑付首批产业收益分红22.35万元。

“靠种植水稻、油菜带领乡亲脱贫是没有问题,但想要过上红火的日子是不够的,于是我和父亲商量要开辟新领域、开拓新市场。”杨杰思想活跃,又勤奋好学,他不满足于只是做单一产业。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17年,公司出资建成金玉庄园,与市农科所合作,培育新型水果品种。“目前,我们培育的水果有100多个品种,就是想看看哪些品种经济效益高又适合在镇沅种植,在技术成熟后,推广给广大群众种植,订单收购。”杨杰说,带领家乡亲人脱贫致富肩上的担子虽然很重,但是也感觉到些许骄傲,这里面蕴含着家乡群众对他和父亲的信任与支持。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金穗粮油加工有限公司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利用镇沅有丰富的核桃资源这一优势,与杭州核小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婴幼儿核桃油。杨杰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准备将金玉庄园打造成集产品加工、产品展示、体验式采摘为一体,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用心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罗钦/文 照片由李明提供)记者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中医馆见到李明时,只见他正在为前来看病的百姓把脉、针灸,馆内飘荡着浓郁的中草药香味。

“我自小就见家人经常熬制中草药来医治病痛,可以说是闻着中草药味长大的,对中草药有独特的感情。在报考学校时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医学校,毕业后,又先后进修学习了针灸、针刀医学、美容中医学等技术。”说起对中医的感情,李明开门见山地和记者聊了起来。

1999年12月,李明分配到振太镇中心卫生院工作,2004年任中医科主任,2010年被任命为副院长,分管中医工作及基本公共卫生工作,2016年9月,李明被任命为镇沅振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至今,同年,李明响应国家号召在乡村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对医院老计生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成立振太镇中医馆,于2016年9月完工搬迁,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治未病“护航”乡亲健康

“我从医19年来,深刻体会到了乡亲受疾病的痛苦,一直在努力为广大患者治疗解除病痛。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好多慢性病相应产生,如果我们只注重治疗而忽视预防,那我们培养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也不够为群众医治。”李明提倡未病先治,于是将中医治未病创新用在群众生产劳作中,并在中医馆开设了治末病科,让百姓用最少的钱把疾病在萌芽状态时就及时治疗清除。如针对烟农从事烤烟生产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李明带领中医科医护人员在总结老一辈的基础上,专门研制了烤烟移栽前期、烤烟田间管理及烟叶采摘期、烤烟烘烤期、烤烟分级期四个时期防治方案,在烤烟生产的4个环节分别使用不同的中医药进行防治,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好健康保障,并应用于临床。研制使用以来,中医馆共防治15678人次,受到了乡亲们的赞誉。

恪守承诺 一心为乡亲

参加工作以来,李明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经验,也从中思考:中医不能再是墨守成规的把脉开汤药,应探索中医治病有效快捷又经济的治疗方法,如推行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推拿法,汗蒸治疗法等。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李明带领团队对其进行体质辨识,判定体质后现场指导各种体质调养方法,同时开展中医药服务,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工作,引导大家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中医馆还每年下村对妇女健康进行中医药干预工作,为广大妇女解除病痛。针对儿童,中医馆对0至3岁以下儿童从中医药方面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做好相应的中医药干预工作。

2018年,中医馆共诊疗20232人次,总收入212万元,人均治疗费用74.84元;住院人次306人,人均住院费1895元,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

采访结束时,李明告诉记者,“是中医教会我望闻问切,教导我以解救群众病痛为己任,引导我秉持初心,不断前行。我愿意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脱贫不忘感党恩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 文/图)几年前,罗正刚是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罗家村许家村民小组有名的贫困户之一,为了摆脱贫困,罗正刚种过烤烟、栽过茶、养过羊、放过牛,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敢于拼搏善于尝试的罗正刚,在政策和资金技术的帮扶下,通过自身努力,不仅脱了贫,还成为致富带头人。

敢于“折腾”

罗正刚介绍,10余年前,自己摘茶籽育出茶树苗后,将自家6亩多的荒地都种上了茶树,从而使自己家的茶园面积达到20余亩。从理论上讲,20余亩的茶园,一家人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收获春茶后,罗正刚把鲜叶加工成晒青毛茶,赶集天走了30公里路拿到集贸市场卖,结果却很不理想,只以最低的价格卖出了几斤。罗正刚告诉记者:“那天,连米干都没舍得吃一碗,买了两个馒头就回来了。后来又想不能把茶地白白荒废了,便年年采点加工成茶叶拿到集镇旁边人家换几斤粮食,勉勉强强度日子。”

随后,罗正刚还尝试过种植烤烟,养蚕,结果都不尽人意。

政策帮扶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驻村工作队员多次上门与罗正刚交心谈心,详细分析了解致贫原因,总结脱贫发展优势和经验。特别随着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政策、技术等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指导下,罗正刚信心倍增,抢抓机遇,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2017年11月,罗正刚在村里带头成立镇沅铭远茶叶专业合作社,10余户村民加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罗正刚贷到贴息贷款近20万元,厂房建设、茶叶生产加工设备购置都有着落。罗正刚说:“国家贴息贷款政策好,犹如一场及时雨,帮助老百姓解决缺资金难题,同时还帮助老百姓解决短时期无力偿还利息等问题,让大家放手去发展。”

技术扶持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镇沅县寻根觅源找准贫困户“素质贫困”的致贫症结,因材施教,采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的教学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强化感恩教育,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将脱贫压力变成致富动力,使昔日的“懒汉”变成“致富能人”,初步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我儿子叫罗从富,多次参加县里和镇里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班,目前已从缺技术转变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罗正刚告诉记者,目前,儿子已熟练掌握了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一整套技术,昆明等地的茶人也会前来向他请教。

“以前家里困难,自己小学都没有毕业,学技术比较吃力,但是培训人员耐心细致,认真教反复教,直到掌握为止。过去,由于缺乏技术,栽种的茶苗成活率低,制作的茶叶口感较差,好的鲜叶经常被炒‘废’了。”罗从富说,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培训,自己的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技术提高很快,还成了村里的炒茶能手,炒出来的茶叶味道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

自立自强

“喂你,你要张嘴。拉你,你要走。”在村里人看来,罗正刚能够脱贫致富,除了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得到技术帮扶,事实上与他们家自身的艰苦奋斗分不开。

经过辛勤的努力,2016年,罗正刚家光荣脱贫。2018年,罗正刚家的总收入达到36986元,人均收入7875元。罗正刚和罗从富说,“家里脱贫致富,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

“自己富了,永远不会忘记共产党的恩情。我要用实际行动感党恩,感谢父老乡亲。”罗从富表示,要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并继续把镇沅铭远茶叶专业合作社经营好、发展好,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创新举措扶贫有亮点 下一篇: 城美村靓处处好风光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