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美丽蝶变——全国党媒社长总编看红河
 

红河州:赓续千年文脉筑梦云上梯田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胡雪英 粟利 罗钦 张毅  时间:2020/10/13 10:31:37  点击数:

石漠化治理造就如画太平湖森林小镇

编者按

“美丽蝶变——全国党媒社长总编看红河”自9月23日启动后,全国70余家党媒160余名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齐聚红河州,深入弥勒、开远、蒙自、元阳、建水等地进行实地采访,以最近的距离、最深入的视角领略红河州的美丽蝶变。请跟随本报记者,走近红河,看“天上银河,地上红河”的生态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普洱日报讯(记者 胡雪英 粟利 罗钦 张毅 文/图)天上银河,地上红河。天上的银河有璀璨群星,地上的红河有多彩文化。

在这里,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历史文化名城临安古城以及祖国西南第一条跨出国门的滇越铁路见证了民族文化、儒家文化、边地文化的交融共生;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拥有百年历史的蒙自过桥米线、个旧锡工艺等历经千秋,韵味悠长……行走于这片土地上的山水城林之间,既可以感受到让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生态,也可以触摸到蕴含其间的历史肌理与文化记忆。

近年来,红河州擦亮绿色生态底色,发掘民族文化内涵,盘活人文历史资源,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为八方来客呈现红河州生态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建水文庙开笔礼。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古香古色的朱家花园。

△弥勒市可邑小镇的村民 表演“阿细跳月”。

 

绿色带动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美女樱、太阳花在大地上竞相开放;松鼠、黄臀鹎在林间自由玩耍;清澈如镜的太平湖,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围红花绿树相得益彰;别具匠心的大地艺术景观“太平公主”,引来游人纷纷驻足凝眸……红河州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在原生自然景观上实现“景上生花”,漫步景中,如同来到美轮美奂的梦中仙境。

探寻太平湖的“前世今生”,她并非“天生丽质”,在很多年前,这里是难以想象的荒芜之地,经过祖祖辈辈的坚守和付出,这块土地才获得了重生。在一系列的探索和治理实践过程中,太平湖因地制宜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石漠化防治体系与模式。这套体系的相互作用,不仅改变了太平湖石漠化,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虽然已是秋天,但在红河州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繁花盛开的景象,在鲜花包装区,工人们正在细心地为娇嫩的花朵“穿衣”,很快这些鲜花将出现在消费者的手中,为他们的生活带去芳香和色彩。

这座未来可期的特色经济小镇绝不仅限于“引得游人织”,其魅力更在于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带动效应,用田园综合体的理念来规划水利设施、民宿、农家乐等,培育休闲旅游业态,形成农业产业新的引爆点和增长点。

再把目光转向红河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微风从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村寨和梯田间拂过,稻田里翻起了金色的浪花。层层叠叠的“稻浪”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哈尼族群众正在梯田里打谷,“顺便”抓起田里肥美的鱼儿,捡拾田埂上的鸭蛋……原生态的劳作场面让游人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哈尼梯田遍布于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县、金平县以及绿春县,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在群山之间“雕刻”出的大地艺术品。它既是哈尼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源泉,也是人类文化与自然山水融合的奇观。

近年来,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不断加大对哈尼梯田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力度,以哈尼古歌、农耕文化、节日庆典、歌舞服饰、生态美食、建筑风格等非物质文化为重点,让这份千年“活态世界文化遗产”迸发出新活力。

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让哈尼人最淳朴的农耕生活成为开启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金钥匙”,也让古老梯田成为游客心目中最为生态、最具民族魅力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从太平湖森林小镇到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再到元阳哈尼梯田,都是红河州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生动写照。红河州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用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红河州大力发展观赏苗木、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生态产业,使绿水青山间的一幅幅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红河州“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红河州“寻美”。

△云上梯田,云上哈尼山寨。

△建水紫陶。

△碧色寨打卡。

 

文化联动 塑造城市内涵新名片

提起蒙自市,会想到碧色寨、过桥米线;提起弥勒市会想到可邑小镇和《阿细跳月》;提起建水县,则会想到文庙和紫陶……城市的文脉犹如一张名片,是城市独一无二的专属印记。近年来,红河州在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中,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以文脉彰显城市的气质和精神,在延续文脉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延续文脉。

弥勒市可邑小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庄,曾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游客来到小镇可以体验、观赏阿细人节庆、祭祀、歌舞、婚俗等传统文化。可邑小镇已经成为集古村旅游、养生度假、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民族风情特色村寨,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人文之旅的深度体验。

“朱砂一点,眼明心亮”“朱砂一点,开启智慧之门”……9月25日,建水文庙内,一场庄严的开笔礼正在举行。开笔礼是中国传统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称谓,是少儿进入人生学习阶段的纪念仪式。整个流程严谨规范,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一代圣人的哲思与濡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通过举办孔子文化节、文庙三礼、紫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展示建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用文化资源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墨香古城·上善建水”名气渐盛;作为滇越铁路上一个重要节点的蒙自碧色寨,因电影《芳华》的热播,逐渐为外界熟知。在开发与保护的兼顾中,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惊艳亮相;“世界锡都”个旧拥有着传承百年的锡文化和财富传奇,如今,在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斑锡”工艺制作的工艺品,已成为游客必备的“伴手礼”……

在时代的变迁中,“新”和“古”相融,历史和现代辉映,美丽密码穿越时空,形成了红河州独特的文化气韵。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古今交融、多元融合的红河文化对城乡的浸润、感受到文化与发展的共振。红河州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以红河的人文之美赢得游客青睐。2019年,红河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782.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31.3亿元。

以绿色为底,以文化为墨,以旅游为笔,红河州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康体旅”融合工程建设,不断丰富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品牌内涵,使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得以赓续。红河,正向世人展现出绿色红河、文化红河、大美红河的动人画卷。

元阳梯田秋色浓。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 下一篇: 全国党媒社长总编在红河大地探访...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