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历史钩沉
 

宁洱茶马古道逸事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3/4/28 9:13:40  点击数:

“普阳八景”之一的“茶庵鸟道”

位于古代官马大道昆洛道上的茶庵塘驿道,自明末清初以来,一直是普洱上京进贡普洱茶的官道,又是古代重要的关哨汛塘之一。光绪年间,清政府在茶庵塘设兵丁五名驻守。

茶庵塘驿道因雄奇险秀而被当地文人骚客誉为“茶庵鸟道”,是清代普洱郡“普阳八景”之一。清道光《普洱府志》中载有清代诗人吟咏“茶庵鸟道”的诗六首,其中宁洱贡生舒熙盛的七律《茶庵鸟道》生动地描绘了茶庵塘驿道的雄奇惊险以及运茶马帮走过茶庵塘的情景:

“崎岖鸟道锁雄边,一路青云直上天。木叶轻风猿穴外, 藤花细雨马蹄前。山坡晓度荒村月,石栈春含野墅烟。指顾中原从此去,莺声催送祖生鞭。”

尽管远去了藤花细雨马蹄声,崎岖鸟道锁雄边的辉煌也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今天的茶庵塘,依然遗留下宽约 2 米、长约 5 千米的砾石古道。

曾经,就在这迂回曲折的古驿道上,马蹄铁踏出了火花,马铃声摇落了太阳。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马帮就曾在这路边歇息,通红的篝火洞穿了黑夜,也温暖了赶马人思乡的梦。当月明星稀、飞鸟远遁,赶马人粗犷而又伤情的吟唱在古道上飘荡。偶尔会有一声长长的马嘶,如同对整个世界的诘问,在大山里久久回荡……

这样的场景被定格在众多的诗文典籍中。在清代宁洱知县单乾元的诗句中,鸟道夜宿的情景被勾勒得尤为鲜明:

“茅堂连石栈,清磬半天闻。一径悬如线,两峰寒如云。晚霜维马力,秋月少鸿群。剩有雄心在,高吟对夕曛。”

百年前,一个叫戴维斯的英国人,曾随马帮在此道上游历。他在游记中写道:“思茅城里有很多藏族客商。我同三四百匹马同行。马帮走过高坡后,来到那柯里住宿。马帮并不住店,而是像刺猬一样团起住宿,外围用凶猛的狗看守着。”

我的挚友并老师何真、王洪波在泰国清迈的一个旧书店淘得一本法国出版的铜版画集,作者为法国人路易·德拉波特。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创作于 1867 年的铜版画里有众多的篇幅是记录古普洱府的山水人文的。

画册以艺术的语言向我讲述了又一段真实而遥远的历史:

早在 140 多年前,一支法国探险队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考察,他们在普洱境内流连了两年。

面对普洱的山水,他们赞美道:天空湛蓝,万里无云,连绵起伏的山丘上面,红墙和白墙旁边时而会有几棵树,很吸引人的目光,我们仿佛到了东方的普罗旺斯。探险队中,一位浪漫的海军军官路易·德拉波特被美丽的普洱所感动,他以铜版画的方式记录这里的山水人物。正是这本画册,把180 多年前的普洱府城、思茅老街及部分老建筑、他郎城(今墨江县城)、磨黑盐井小镇等如实地刻画下来。

 

孔雀屏——大山深处的古驿站

孔雀屏位于磨黑到把边之间,是官马大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由于它所处的位置远离今天的 213 国道,因而茶马古道的遗存遗俗保留得相对完整。

过去,孔雀屏也曾是个繁华之地。

一条规整的镶石路将村庄分为两半,路两边是一家接着一家紧密相连的当街门店。那时,就在这几百米长的街道上,拥有着 64“口”(孔雀屏人习惯将马店的量词称为“口”)马店,每一口马店均可容纳 120 匹马歇脚。如今这些人家的住房格局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随便进入一户人家,大致都能分出哪里是“上店”,哪是“下店”。

在孔雀屏,如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家家门前都有一块滑石板。”意思是说,谁也不要瞧不起谁,谁都是有点儿家底的人。而被隐喻为“家底”的“滑石板”就是马店的重要标志。但凡开马店的人家,都会在大门前的门槛下镶上长约 1.5米、宽约 80 厘米的青石板,以防止骡马进出门时踏坏门前的路面。如今在孔雀屏,这样的“滑石板”依然随处可见。

 

那柯里古村——歌声伴你走天涯

在那柯里迄今犹存的百年老马店“荣发马店”的门楣上,还保存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关山难越谁为主”,下联为:“萍水相逢我做东”。

这份豪迈与侠情,不知引得多少官家商贾、骚人墨客、各路马帮,在尝尽漫漫长路的艰辛与寂寞之后,至此把酒放歌,极尽“四海之内皆兄弟”之豪情;或是占得一方矮桌,小酌浅饮,叙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对于长途跋涉的商旅、经年奔波的马帮,那柯里就是他们旅途上温馨的家。既然是家,光有豪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柔情,才会让南来北往的人们有宾至如归之感,也才会让这个古道驿站平添许多撩人的魅力。那柯里自然也不乏这样的柔情,只不过这份情总是像雾像云又像风,它忽而飘荡在山间,忽而流淌在溪旁,若即若离、含情脉脉地缭绕在驿站的四面八方。

——早晨,山坡上出现了姑娘们采茶的身影,采茶是最愉快的劳动,这样的时候,姑娘们总是要唱歌的:

“石榴花开好春光,

采茶姑娘满山岗,

背着背箩把茶采,

片片嫩茶片片香。

边采春茶边唱歌,

隔着茶树瞧情哥,

坡下阿哥千千万,

阿妹只看情哥哥。”

此时,山下的赶马人正忙着给马儿们添草料、钉马掌,听见这歌声,免不了也要吼上一嗓子:

“哥是茶树一只雀,

飞到妹家不敢落,

脚踩茶树站不稳,

话到嘴边不好说。”

在一阵开心的哄笑声中,赶马人枯燥乏味的日子顿时变得有声有色,寂寞的心在歌声中充满了激情。

——夜幕降临的时候,有几个急急忙忙卸好驮子、毛手毛脚收拾停当的小伙子早已抱着小三弦守候在桥头。不一会儿,小河边出现了姑娘们的身影,她们背着汲水的竹筒踩着银色的月光,身形袅娜、步履轻盈。小伙子们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七嘴八舌地朝着姑娘们唱起来:

“清清的河水有鲤鱼,

不来上钩哥着急,

不管河深水深天又冷,

跳进河里捞起你。”

唱着山歌长大的姑娘们个个都是伶牙俐齿,这头小伙子的歌声才落,那边姑娘们的回应就飞了过来:

“小河淌水慢悠悠,

妹是鲤鱼在水头,

哥要有心快下水,

妹在水中等着你。”

走南闯北的小伙子也不甘示弱:

“正月山箐淌水悠,

妹是鲤鱼在里头,

金钩等你整三年,

你东游西游不上钩。”

姑娘的歌声更让人忍俊不禁:

“阿哥是个滑芋头,

光下鱼线不拴钩,

一天到晚水中游,

从未见哥下着钩。”

在一阵阵无拘无束的歌声与笑声中,小伙子们流浪的心就这样被包裹起来了。其实,那柯里给予赶马人的热情还不仅仅是这样空灵的歌声,还有更实实在在的。曾经有个名为“那柯里姐妹驿站”的马店,店主的善良、热情和细心,被赶马人编成山歌传送到十里八乡:

“大姐出门来拉马,

二姐出来摘马鞍,

三姐出来喂马水,

四姐出来喂草料,

五姐出来搬桌凳,

六姐出来摆饭菜,

七姐端来洗脚水,

八姐抬出老陈酒,

九姐划拳陪伴郎,

十姐唱起迎客调。”

这样欢乐有趣的情景,这样热情周到的服务,是那柯里驿站给予赶马人的心灵抚慰,而所有这些,对于一个漂泊异乡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踏实,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当人一天天老去时,不老的永远是记忆中被歌声包裹着的驿站。(选自《普洱茶马古道》)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茶马古道上的桥——谦岗风雨桥 下一篇: 古道重镇之思茅古城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