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创建动态 >> 列表

 

云南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8/9/10 点击:3171

 

“听党话,跟党走”“一心一德,团结到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些各民族群众共同的心声,也深深地印在普洱每个老百姓心中。

“民族团结”一直是普洱民族工作坚守的主旋律。回溯到1950年,民族誓词碑在普洱立成,成为了普洱上千年历史的转折点。在这之后的60年里,它见证着普洱翻天覆地变化。

近年来,普洱市在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着力强化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为普洱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宾弄赛嗨”解锁孟连团结新机制

刚吃过午饭,家住景信乡孟连县回俄村的傣族汉子依晃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宾弄赛嗨”户请到家里来,一起探讨咖啡的种植技术。

在县委、县政府的助推下,如今,“宾弄赛嗨”已成了孟连县构建和谐“群群”关系的标志性词汇之一。

“宾弄赛嗨”是傣语,“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特指传统上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交的“亲戚一样的朋友”。跟汉族的结“亲家”类似,傣族称对方为“赛嗨”。他们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基于日常的家庭生产生活需要,自发结交,其关系往往代际相承。

依晃是个爱交朋友的热心人,他家有“宾弄赛嗨”7户。一直以来,他和“宾弄赛嗨”户们互帮互助,来往频繁。谈起与拉祜族“赛嗨”户张扎托的交往过程,依晃满脸笑容地说:“一开始我们只是彼此认识,后来经常聊天,自然地就成为了好朋友,当时他家单靠种植玉米,经济收入薄弱,我就教他们种植咖啡的技术,现在收入高了,80平米的新房也盖好了,看着他家越过越好,我很开心。”

据了解,目前,全乡共有298户傣族群众与周边各族群众结成“宾弄赛嗨”户1117户。

“有困难都会互相帮助”“只要打一个电话,我的‘赛嗨’户就会到家里来”,在村里,最常听到这些暖心窝的话。景信乡党委副书记赵原告诉记者,这种各民族间朴素的生产互帮现象在孟连县随处可见。在生产互帮中,群众对共同摆脱贫困,共同勤劳致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佤族、拉祜族群众跨越民族边界、村寨边界,甚至跨越国界,也寻找到了一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新机制,一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拉勐精神”激发西盟内生新动力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瓦唱新歌!”这首诞生在普洱西盟县的《阿瓦人民唱新歌》,从上世纪60年代起,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各民族团结一家、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拉勐誓言引领着边疆少数民数团结进步。过去,“拉勐精神”寓意“听党话、跟党走”,随着时代的变迁,西盟县班箐村通过实践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忠诚、团结、奋进、和谐。在“拉勐精神”的引领带动下,为普洱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

“近年来,西盟的安居房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经济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佤族群众的生活,在逐步提高。”西盟县副县长张正立介绍到。

走进西盟县班母村,养蜂箱错落有致的放在山坡上和公路边,二妹小心翼翼的检查着蜂箱。二妹是班母村十四组的村民,家里三代都在山里居住,靠种地维生,经济收入微薄,后来村里引进了丁氏中华蜂养殖基地,二妹经工作队的介绍到企业打工,这让她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家收入从以前的一年四五千元,到现在有四五万元了。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还住上了110平米的新房子。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是我从前不敢想的,如今大家一起做着甜蜜事业,唱甜蜜的歌,寨子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二妹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班母村还通过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建设绿色茶庄园,让村民看到销路和收益。村民扎体和娜儿家采茶直接获得经济收入8000元,现下,管理好茶园,想办法再种一些茶树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入夜时分,寨子的广场上,篝火熊熊。佤族歌舞、独弦琴的悠然之声,吸引了周边的民族群众。大家载歌载舞,歌唱着幸福时光。

“快乐拉祜”唱响澜沧发展新赞歌

“在老达保,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的村民们自豪地说着。

100多户人家的寨子全部是拉祜族群众,80%的村民会弹奏吉他。来到老达保,能真切体会着一个山村的文化氛围,感受着文化自信的力量。老达保寨人祖祖辈辈能歌善舞,也是拉祜族叙事长诗《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随着“能歌善舞”的名声传出,游客纷至沓来。

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要属老达保寨的“实景”舞台演出。不仅吹拉弹唱者齐齐上阵,就连稚嫩小孩和老人也都乐在其中地表演。全村一半以上村民都成了演员,蔚为壮观。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乐到永远。”这个扎着辫子,背着吉他,唱着自己创作的现代拉祜民歌《快乐拉祜》的人叫李娜倮。

在把拉祜歌舞传唱到国内外大舞台的同时,李娜倮也唱出了自己的幸福日子。如今,李娜倮家盖起了新房,还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买了汽车,过上了小康日子。

李娜倮说:“一人富不算富,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于是在2013年,村里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党员带头创建的演艺有限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支部+公司”的运作模式,老达保走上乡村旅游之路。4年多来,共表演470多场,演出收入达330余万元。

从小就喜欢“唱唱跳跳”的村民李石开对记者说,他也没有想到唱歌跳舞还能挣钱,“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富裕了,歌舞也就值钱了。”据了解,截至2017年末,老达保村经济总收入达410余万元,人均月收入5000余元。

如今,老达保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向世人展示出拉祜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唱响了澜沧发展的幸福赞歌。(陈一诺)

 
 
CopyRight www.puernews.com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 中共普洱市委统战部 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