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创建动态 >> 列表

 

景谷:民族团结绘新篇

  来源:普洱日报 苏燕 时间:2018/8/19 点击:1191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内居住着汉、傣、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34%。全县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10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2.34%。 景谷县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近几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景谷县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
夯实基础 不让每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傍晚,在永平镇茂密村芒岛村民小组的罗宗会家中,大家聚在一起闲话家常,有说有笑。时间倒回到2009年,身为纯正汉族的罗宗会嫁到傣族寨子芒岛来,她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据她讲不到半年的时间耳濡目染地就学会了傣语,现在和傣族群众交流起来毫无障碍,罗宗会说,他们的孩子一生下来都是傣语和汉语一起教。她们村里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景谷县,民族团结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景谷县民宗局局长刀景龙感触颇深,他说:“我在基层工作很多年,我们各民族间嫌隙很少,农闲时间都会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开展各种文艺活动。”
   由于县内少数民族众多,景谷县一直将民族团结工作置于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保障水平,力求让每一个民族不掉队。景谷县健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各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各项工作。印发《中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委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措施和具体工作安排,形成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全县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产业、民族地区发展示范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等项目。组织实施了益智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永平镇茂密村芒岛村民小组民族特色村等项目,投入资金2354.72万元,建成威远镇芒木树小组、景谷镇纪家村等20个美丽宜居乡村,在示范创建带动下,涌现出一大批有增收致富产业、有民族特色住房、有浓郁民族文化、有优美人居环境、有和谐邻里关系的特色村寨。

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外,景谷县加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恢复重建中,景谷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压实“八包八保”责任、统筹推进,圆满完成了民房恢复重建、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特色产业增收“五大工程”, 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并超过震前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新家园”目标顺利实现,创造了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抗震救灾“普洱模式”,并顺利通过省级综合检查验收。

景谷县的基础设施也得到逐步完善。2017年,全县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3.51亿元,民乐河、下邦弄、救命田、温泉河水库和县城第四水厂、威远江县城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2650件,新增灌溉面积0.9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39万亩,解决人饮13.08万人。投资49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64万亩。完成电网改造173.08公里,建设基站257座,电力、通信、网络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此外,景谷县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各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工业体系逐步壮大,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亿元,全县积极构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6%。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3万亩,产粮18.5万吨;生产烟叶21.1万担,实现产值2.99亿元。茶叶、咖啡、橡胶产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白及、重楼、黄精等生物药种植不断发展......

从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寨面貌在不断变化,各族群众的生活也日益红火。村庄日益美好的环境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也吸引了游人纷至沓来,许多少数民族村寨借此兴办起农家乐。同时,全县旅游业正在兴起,民族文化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212.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74亿元。

改善民生 展开和谐画卷
  由于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山区,受地域和环境限制发展步伐一度滞后。景谷县不断加快扶贫开发力度,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瞄准“六个精准”,紧盯“三率一度”,实施“五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派出131个部门单位5093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3734户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建立1619支5787人的动态管理工作队,精准锁定贫困对象。筹集各类资金17.76亿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脱贫攻坚工作。投入5653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深入实施“二5四1”产业扶持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帮扶。投入资金4.7亿元,实施2569户9773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31个集中安置点。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2017年,实现全县2947户1101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村出列和正兴镇、凤山镇贫困退出的目标。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大步向前,给了景谷县更多的底气,景谷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为全县各民族群众织起民生保障网。投入资金1.1亿元,建成自治县一中分校;新开工建设 “薄改”项目及第一批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54个单体项目,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探索院县合作模式助推教育事业发展,与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稳中向好,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全面实施13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实效,疾病防控及防治艾滋病工作不断加强,卫生计生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加强,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8.11万人。落实惠老优待政策,发放高龄补贴资金606.4万元。精神文明、爱国卫生等工作取得新进展,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年度测评和省级卫生县城复查。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落实“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按时办结率达100%,办理提速83.5%。投入1020万元,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600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5942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物质的丰足也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近年来,景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完成85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民族民间传统口述文学名录等项目普查工作,申报省级保护项目11项、市级保护项目24项、县级保护项目50项。编撰出版《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志》、《景谷傣族》、《威远梵印》等书籍,为推介景谷民族文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力打造“无量宝地·佛迹仙踪”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市政、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实现以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组织开展“采花泼水节”、“火把节”和2017年爱心飞翼世界杯景谷分站赛等系列活动,丰富各族群众节日生活,增进了民族团结。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在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陀螺男子团体一等奖。

正是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与保障下,许多民族文化被重新拾起。在少数民族文化陈列室里,我们见到了少数民族服饰、乐器、经文、绘画、服饰、生产生活工具、手工艺品的陈列与展示。从这一个个鲜活的民族文化符号中,不难看出千百年的文化与记忆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得到传承与弘扬,眼前一幅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美好和谐画卷正在云南省西南部徐徐展开。

 
 
CopyRight www.puernews.com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 中共普洱市委统战部 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