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镇沅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纪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罗成建  时间:2021/4/1 9:58:03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日前,国家民委下发了《关于命名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荣誉的背后,凝聚着镇沅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谈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创建历程,镇沅县委副书记、县委党校校长穆星感慨万千。她说:“获得这一殊荣来之不易,这既是对镇沅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镇沅县接续抓实抓好今后民族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全县上下备受鼓舞,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沅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来,自觉发扬“一座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断凝聚“一个梦”——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识,更加坚定“一条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载体,以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为重点,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推动,突出“五个强化”,抓实“五个创建”,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创造出了“干部回家”“一会三卡”“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扶贫创民双融合双促进等模式,掀起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实干富民奔小康”为主题的创建热潮,全县21万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之路。

△镇沅民族中学开展民族教育宣传

加强党的领导 凝聚团结合力

镇沅县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14%,有直过民族拉祜族(苦聪人)18904人,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聚居地。

“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特殊的县情决定了在镇沅县,没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全县的经济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就没有全县的团结进步;没有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县的和谐稳定。因此,推进镇沅县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县21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期盼。”穆星感触地说。自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在国家民委、省民宗委的关心支持和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沅县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谋划推动创建工作。

同时,镇沅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民族大团结思想,坚持搭好创建平台,高度重视在干部、群众、青少年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基础。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内容。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配备,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到58.72%。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村组”,建成县乡村121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现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组织开展民族语言、民族舞蹈进校园活动,开设“民族常识”“民族文化”等特色活动课,编排民族特色课间操,持续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乡镇”,在全省率先建成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建成哀牢山农民技术学校和无量山农民技术学校,对各族群众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培训,同步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育,增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各族干部群众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1日,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镇沅县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央民族歌舞团相关领导,以及多位国家一级演员等组成的演员团队,给镇沅县的父老乡亲捎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送上了国家民委和各民族兄弟姐妹的美好祝福。这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盛宴,是一项政治殊荣,而且更是对镇沅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肯定和褒扬。”穆星说,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和不懈努力,镇沅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民族地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民族地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民族地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族群众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民族团结、荣辱与共的基础更加牢靠,共同朝着奔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进。

凤凰移民新村

厚积发展后劲 增进民生福祉

走进镇沅县恩乐镇复兴村大平掌一、二、三组,眼前一栋栋亮丽雅致的农家小院、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俨然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画卷。这里的拉祜族苦聪人过着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忘不了。苦聪人能有今天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现年49岁的大平掌一组村民熊安进心怀感激地说。

据介绍,复兴村大平掌一、二、三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苦聪人主要聚居点,共有苦聪人200多户1000余人。由于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过去苦聪人居住在偏远的高寒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2006年,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扶持下,镇沅县从苦聪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为龙头,配套实施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蚕桑、核桃、茶叶、畜牧等产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自此苦聪人搬出大山住进了新家园,生活条件、生产方式一步跨越了千年,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这只是镇沅县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缩影。穆星介绍,发展是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各民族关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镇沅县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惠及民生。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计划,出台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一意见五办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大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持久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不断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据统计,2014年以来,镇沅县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全县11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硬化道路,村村都有达标卫生室和执业医生,户户安全饮水有保障,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各族群众道路“晴通雨阻”、上学“路途遥远”、通讯“基本靠吼”、住房“破旧陈暗”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各族群众在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面前,镇沅县各族群众自发地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赞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镇沅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全县10582户37548人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17.7%降为0,全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根本解决。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发文宣布镇沅县脱贫摘帽。而在省市脱贫成效考核中,2018、2019年镇沅县连续两年获得“好”的档次,在第三方贫困退出检查中,获得“全面出彩,堪称典范”的高度评价。2020年,镇沅县在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中位列第41位(全省共113个),在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排名前10名,走出了一条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前提,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根本,以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为底线,以压实干部责任为保障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摘帽路子。

“镇沅县脱贫摘帽后,我们大力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积极推行‘宾弄赛嗨’团结互助机制,选派172名各族干部到景东、墨江、澜沧等县开展‘宾弄赛嗨’脱贫攻坚互帮互助工作,‘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声音更加响亮。”穆星说。

△画好同心圆(通讯员林昌云摄)

加强社会治理 构筑精神家园

“加强乡村治理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所需和重要保障。”穆星介绍,镇沅县坚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积极推行“党组织+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党组织领导、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的互助机制,聚力发挥感念党恩、团结互助、整合资源等作用,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实干富民奔小康”的共识,“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新形象成为镇沅新名片。着力抓好民族事务治理、宗教事务管理、民族法治建设等,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颁布实施自治县多个单行条例。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创新提出“一会三卡”乡村治理模式,建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评审委员会”,建立“积分”制度,对农户实行“积分卡”管理,采取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激励群众讲究卫生、文明生活、热爱集体;建立“学习”制度,对农户实行“学习卡”管理,督促农户加强学习;建立“入户”制度,对干部实行“入户卡”管理,督促干部定期入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此,镇沅县强化文化建设引领,坚持包容多样,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抓创建。加强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社区“同心圆”广场和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镇沅博物馆和民族文化馆,提升社区服务各族群众的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黑古陶、九甲杀戏、麻洋造纸等3项省级、11项市级、5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芦笙、竹笛、三弦等民族传统器乐得到传承。搜集整理出版《普洱文化·镇沅》等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书籍40余册。各民族图案图腾得到运用,形成了“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的建筑风格,县城哀牢小镇被评为首批全国八大宜居小区,“千家寨”主题街区被视为全省美丽县城建设典范。注重在民族节庆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每年组织开展以民族文化共融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和“瓢鸡文化节”,以彝族文化为主的“茶叶开采节”,以哈尼族文化为主的“十月年节”,以拉祜族文化为主的“哀牢山美食节”,让民族传统节庆成为各族群众大联欢、大聚会、大交流、大团结的盛会。

通过几年来的示范县创建,镇沅县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意识更加牢固,基层党建更加坚实,干部作风明显好转,邻里之间更加和睦,居住条件更加舒适,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面貌更加提振,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立自强、勤劳致富,满怀信心地朝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在镇沅县,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见证着各族干部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进镇沅县人民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的血液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镇沅县委宣传部提供)

民族文化馆

镇沅县城全景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普洱市53件民族立法一览 下一篇: 江城县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