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读普洱
 

人民网|农民富起来 乡村美起来 基层治理实起来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20/7/24 15:00:08  点击数:

省级旅游名村高家寨。(人民网 李发兴 摄)

土地里刨了大半辈子,63岁的段美珍手有些糙,她捏起一片茶叶鲜叶放在桌上,用手腕粗、一扎长的PPP管碾。PPP管里是水泥,没几下鲜叶就被碾平了。段美珍拿起毛线针,把鲜叶卷起来,放到盘里。

段美珍家两年前搬到易地搬迁安置点,离开土地的她在自家楼下的扶贫车间做手工茶,从鲜叶到最后卷起,耗时20秒左右,如此反复,一天能赚四五十块。

她很知足,儿子在几公里外的思茅城区务工,每天都能回家,自己上班、照看孙子两不误,家里2019年也已脱贫。“梦里想过的日子也就这样啦!”她笑着说,眼角的褶子跟着动。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5154户189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几年先后脱贫,全区仅剩的33户1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预计今年也将出列。这个有着“中国茶城”之称的滇南小城,正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又是乡村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思茅区政府有关领导说。

倚象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民网 李发兴 摄)

发展产业:下楼就上班 一年不间断

段美珍家干净亮堂,客厅墙上还挂着一家子在老房子前的合影。

那是一栋土坯房,四面透风,雨天漏雨,地里种着玉米、咖啡,“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是赚不了几个钱!”

2018年,段美珍从60多公里的六顺镇炮掌山村搬进思茅城边的倚象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家五口分得两套房,每套50平米左右,她和两个孙子住一套,儿子儿媳住一套。

安置点以前是公租房小区,2018年,思茅区38个村111个村民小组的332户11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住。

段美珍起初不适应,住了一段时间适应了,“孩子上学近,头疼脑热看病近……”她掰着指头数好处。

可离开土地,咋样在城里活下去?当地坚持“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41个挂包单位与搬迁户“一对一”对接;在安置点办招聘会,把岗位送到搬迁户家门口;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帮助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劳动技术;创建“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微信群,推选楼栋长,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后续有效服务。

去年,通过政企合作,建起茯苓产业扶贫车间,同时引进茶叶公司开展手工茶加工,本月底还将有蔬菜配送基地入驻,需要不少务工人员分解、包装。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搬迁群众一年365天,天天有活干,有钱挣,你说产业兴旺不兴旺!”安置点负责人说。

产业是基础,做好安置点后续扶持工作,还得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及社区治理等问题。安置点成立党支部,从搬迁前的动员、搬迁时的组织协调、到搬迁后的“稳得住”,各个环节理顺。“很多搬迁户年纪大,从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小区绿化,到动员群众参与就业培训、去扶贫车间做工等,党支部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安置点负责人说。

“国家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也要努力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相信后面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搬迁户张荣芳说。

高家寨,农家乐老板李红热情招待客人。(人民网 程浩 摄)

生态宜居:特色村寨一个接一个

青瓦白墙的院子,忽淡忽浓的花香……思茅区南屏镇曼连社区高家寨村民小组远近闻名,这里有各类民宿客栈16家、农家乐4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700人。2019年接待游客达30.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亿元,旅游产业已然是高家寨村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前,高家寨还以农业生产为主,作为普洱市第一批征地拆迁项目,寨子借助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慢慢成了当地乡村振兴典范。

村民赵红家开了16年农家乐,在村里算早的,中午七八桌,下午十七八桌,生意太好,自己忙不过来,她雇了5个小工,即便这样,每天仍忙个够呛。

付出和回报对赵红来说是对等的。她家每月纯收入四五万元,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家跟着一起干,闲暇时去过迪拜、新加坡旅游。赵红没时间去,农家乐里的招牌菜——油炸香肠得她自己弄,不然味道不对。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生态宜居”是重要一环。近些年,思茅区实施高家寨提升改造项目,围绕“一茶一院一农家;一树一花一市井”(一茶即普洱茶、一院即农家乐、一农家即高家寨;一树即寨树凤凰木、一花即寨花叶子花、一市井即新规划的新村寨)的要求,建设了公共通道、墙体文化、民居改造、濮人部落、彝家风情商业街区等,让寨子成为了普洱原生态村寨民族旅游文化聚居地。

除了高家寨,在思茅区城郊,已形成大荒地、菩提箐等一批特色旅游村落。当地还依托生态茶园景观,规划了竜竜坝、营盘山、坡脚村等多个特色茶村。

按照《普洱市思茅区乡村振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当地将按照“一心四核四轴线、两带六廊十八景”的构思,以乡村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将思茅区乡村旅游从传统的发展提升至乡村旅游的生活目的地。

鱼塘村阿里河村民小组,道路干净整洁。(人民网 程浩 摄)

乡村治理:“三治”委员会是突破点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能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去年开始,思茅区以推进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委员会为突破点,在全区7个乡镇建立“三治”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设生产委员、生活委员、治安委员、宣传委员等岗位,以构建完备高效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以倚象镇鱼塘村为例,全村有375户1475人,去年10月,村里成立“三治”委员会,村党总支书记李忠有兼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成员由17人组成。12个村民小组又分设了“三治”委员会,成员人数根据各小组人数略有不同。

每个村民小组每月会组织3次人居环境整治,每月25日前,各小组的“三治”委员会成员会对各家人居环境走访打分,前三名可凭“三治”委员会发放的“小红心”到鱼塘村范围内任意一家商店兑换价值10元的物品,并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惠惠民政策。

鱼塘村,村民拿着自家赢得的“小红心”。(人民网 程浩 摄)

得到“小红心”的农户很少兑换物品,他们更想留作纪念,以至于村干部到商店回收“小红心”,总收不到。

每个村民小组间也有评比。每季度村“三治”委员会成员会对各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考核,考核为优秀的小组可获得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金。小组把奖金用在基础设施提升上,争取下次再夺好名次。

不配合的村民,将在村“三治”委员会的监督下,对村内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扫,直至评分达标;拒绝配合工作的,纳入黑名单管理。

为监督“三治”委员会工作,思茅区建立了乡(镇)、村、组三级督查考核机制,每月对“三治”委员会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补贴发放依据之一。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思茅区各村寨的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农户逐渐从“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转变,村与村、组与组、农户与农户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走进鱼塘村阿里河村民小组,往日污水横流的水沟不见了,鸡狗乱窜满地粪便的场景没有了,乱堆乱放难以落座的院子找不到了,道路干净整洁,难找到半点垃圾,路边的花开得正艳。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丛秀家里,俨然一座开满花的小院,房前屋后“靓”起来了。

随着“三治”委员会工作制度逐渐成熟,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思茅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正在形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提升。

本文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正在申遗的全球... 下一篇: 人民网|云南思茅:点亮绿色品牌...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